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题目
饶寿翁(一) 南宋 · 陆九渊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一三九、《象山集》卷一二
是心有不得其正,想不知耳,知之斯正矣。
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?
「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,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」。
是心诚得其正,斯知之矣。
「存乎人者,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。
胸中正则眸子瞭焉,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」。
所谓不正者,不必有邪僻之念,凡有系累蒙蔽,使吾不能自昭自达者,皆不得其正也。
比来诸侄见寿翁状貌,深叹其尘俗昏弱,是乃心有不得其正之明验也。
宜深省痛鞭,无迟回以自取湮没。
饶寿翁(二) 南宋 · 陆九渊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一三九、《象山集》卷一二、《宋元学案补遗》卷五八
一种恣情纵欲之人,血气盛强,精力赡敏,淫朋丑徒,狎比成势。
其逞志快意之时,目睛有光,筋力越劲,步趋举动,莫不便利,此时视之,岂有眊然之验。
及其见君子,闻正言,见正事,无淫朋之助,而孤立于正人之中,神褫气夺,情有所格,势有所禁,则眊然之说,时或有證。
若夫徒言之人,不能自明自达,有所抑压,有所蒙蔽,有所滞碍,至于颠踬而不能自起,昏弱而不能自奋,沉溺而不能自拔,困惫而不能自持,疑惑而不能自解,此时乃眊然之明验也。
此心之精明,湮没沉沦,一至于此,岂不甚可怜哉?
行不失其居,居不违其道,是故经纶酬酢,变通不穷,无须臾或离其位也。
此吾新得,试参之。
饶寿翁(三) 南宋 · 陆九渊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一三九、《象山集》卷一二
寿翁日对云山,坐拥书史,造物者时铺张琼瑶以照映,宜其胸襟明快,气宇轩豁,翰墨馀事,岳耸川增耳。
昨于儿侄处,窃览诗什简尺,鄙习尘言,时刺人眼,殊未厌所望。
岂离群索居,纲弛栋挠,市井群儿之态,复得为祟于吾象山之颠耶?
幸深省痛鞭,毋贻云台羞也。
饶寿翁(四) 南宋 · 陆九渊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一三九、《象山集》卷一二
德固、寿翁二友居山,想至可乐也。
寿翁气质自佳,而比来学力未知其进。
此理未能昭彻,外累围绕,殊无摧锋陷陈之功,而有蓄缩巽懦之态,昏昏默默,为苟免之计,此亦安能自免哉?
但其智不明,不能自勉耳。
德固颇闻是非明白,幸为我断之。
饶寿翁(五) 南宋 · 陆九渊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一三九、《象山集》卷一二
得信,承居山安适,甚慰。
近诗尤佳,真有陶、韦气韵,可见所学之进。
来书「著察磨砺」四字不可连用
若云磨砺不敢懈,日有著察之验则可。
盖「著察」二字是效验。
「察」字尚有两用:如省察、加察、熟察,则是我致察于事理人物。
若「事母孝,故事地察」,「舜察于人伦」,《易》言「察于民之故」,史言「其境关之政尽察」,此皆是言其智识之明察,物无能逃者,非是言我致察于彼也。
《孟子》之「行矣而不著焉,习矣而不察焉」,此乃「著察」字出处,其义尤分明。
若同「著」字使,则其为效验明甚,此用字之疵也。
德固不别纸。
本末先后之序,切不可使倒置也。
饶寿翁(六) 南宋 · 陆九渊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一三九、《象山集》卷一二
阅人之多,益知人材之难。
蕃侄平日一家赖之,事无巨细,皆经其心手,而閒雅沉静,琴书之致,深造自得。
比一二月间,所整葺事务至多,间翻选粹《晋书》,皆尽帙无遗,材力优赡,诚难其辈。
诗文下笔,皆非汎汎所到,而其涵泳储蓄,不肯轻发。
理道精明,见于事上使下,处事御物,可谓有證矣。
而甚不自足,若射之有志,不中不止。
凡此皆其有以自处,非或使之然也。
此其为难得也至矣,天何夺之遽耶?
痛哉冤乎!
乡党邻里,莫不伤怛,况吾寿翁乎?
今已为立嗣子,名曰绍孙,乃百九侄第五子也。
见择葬地,未有葬期。
恐欲知之耳。
饶寿翁(七) 南宋 · 陆九渊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一三九、《象山集》卷一二
近见与持之书及诗文,其间粗存大旨,虽不及详看,要亦不必详看。
诗似有一篇稍佳,馀无足采。
大抵文理未通,散文字句窒碍极多。
吾少时学文,未尝如此,此等可以立晓。
比见后生作文,多有此患,窃所未喻。
居山必须有暇读书,何为未能晓此。
其文既如此,则安能知古人文字工拙?
乡来见此等,皆归之大体不振,精神昏弱,故观书下笔,皆不得力。
比数书又粗存大旨。
或恐所谓粗存者,但习闻之熟,姑存故事,非胸襟流出之辞决矣。